首页 > 作文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与实践》读后感

admin 读后感 2021-04-09 08:18:00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与实践》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与实践》读后感1

  开学至今,在写了几篇随笔之后,不少学生慢慢“吼不住”了,开始“我手写我心”了,在随笔里开始坦露心声了;在批改了几篇随笔之后,我也慢慢发现了问题,之前发现都是别的学科的问题,要么难,要么作业多,从最难的物理开始,轮着来,数学,化学,生物,英语,物理,一科接一科。今天在批改随笔的时候,终于有人提出了语文的问题,最直接的困惑是,语文如何学好?上课的信息量太大,如何跟得上?在我早作准备的情况下,还是有同学对语文开始有了一些信心动摇,认为语文有点大、有点抓不住,再加上我这几天的课堂观察,是有必要梳理一下语文的学习思路了。

  如果直接回答“语文如何学好?”这一问题,几乎无法回答,即使有人勉强回答,也要对这个回答慎之又慎。因为,“语文”这一概念太过繁杂,太过含混,或者说内涵极其丰富、广博,所以对于如何学好自然无法解释。如果说是“如何考好语文成绩?”这个问题的回答比较简单,最好的答案就是:做题。当然,有些题目做了再多估计也没有什么用处,比如作文,没有自己的思想根源,写了再多估计变化也不大。如果说是“如何学好课堂语文?”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也比较清楚,做好课下的知识积累,跟得上课堂的发言节奏,撵得上老师的问题思考。高一刚开始的两个月内,我的课堂语文的方法就是课文学习中加入方法,方法建立中加入问题,问题回答中走向文章的深处,尽量把课堂用问题的形式串联起来,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阅读意识,不断地把语文从“牵引”推向“指引”的大路上。

  今天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到了一段内容“于我心有戚戚焉”。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过程观的最好体现。学生只能根据别人的指令去思考问题而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能力弱化的显著标志,而这是由长期的学习过程缺失造成的。

  要围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障碍式的问题,即学习中的困难;一是发现式的问题,即对教材或教师的结论提出不同的见解。前一类的问题,是主要的;但后一类的问题更有价值。对前一类问题,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后一类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创造思维的能力。对这类问题,要进行分类和筛选,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可以展开充分的讨论,有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反思,有的可以等待条件成熟再进行解决,不必一律要现场解决,更不必都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

  用问题引领课堂,用问题来组织课堂内容,用问题来搭建师生对话的平台,用问题来进入文本深处,用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用问题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有时候真的很重要。回顾这一段时间的课堂,我常常会设计一两个问题来支撑文章的分析,在问题的.回答中,课堂的讨论氛围较为热烈,思考的投入度也比较高,可在自主学习这一块,可能还不够,还没有形成“自主的问题意识”。可能针对上述培养学生的“障碍式问题”意识和“发现式问题”意识,我要重新调整,保留“障碍式问题”,分解“发现式问题”,因为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发现”很难,如果强硬“发现”就会很容易走向“空洞派”“心虚派”。所以我做了如下处理:

  障碍式问题,自主阅读课文时,在理解困难或不理解的地方,标记问题,每一课应该都有;质疑式问题,自主阅读课文时,在理解或读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标记问题,每一课都应该有;解释式问题,自主阅读课文时,尝试解释作者的意图,或者尝试回答自己的问题,每一课一定要有。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具体地明确问题的形式,我又列举了经典的常见的具体的问题形式:

  1、这一个词,这一句话,什么意思?(有什么内涵?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是为了什么?)

  3、这一段文字或内容给我们什么启发?(什么启示?联系当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用问题引领课堂,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语文学习能力,那么我就可以更自由地更充分地加大课堂的容量,自然也就能解决好同学的第二个疑问了。

  《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与实践》读后感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竟然在茫茫书海中找到了黄厚江老师的著作《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终于可以叩开“本色语文”的大门,倾听本色语文那质朴而生动的声音。

  黄老师在著作中指出: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层: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最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不是无为。本色,不是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是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是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更远。但这里是出发地。”

  其实,我们小学的语文课堂同样需要这样的“本色语文”。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了许多年,也听了很多课。有时候,那花哨而低效的课堂真不知道到底是在上什么课?大段的录像、无意义的绘画浪费了本就不多的课堂时间;有时候,低年级语文老师所展现的第二课时与中高年级的课基本上是一个模式,串讲课文,一篇课文教完了,有的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生字更不会写;有时候,教师为了让课有看头,把本来条理清晰的课文打乱顺序来教,且翻来覆去地问“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收获少之又少。

  黄老师认为“真理总是朴素的”,“新课程理念可以体现在普普通通的课堂中,可以用最平常的方式去实践”。他不提倡“唯新为好、唯奇为好”的评课标准。他为大家提供了一节家常好课的标准:

  1、目标简明。

  2、结构简单。

  3、方法朴实。

  4、教师省力。

  5、学生卖力。

  啰啰嗦嗦,写的都是黄老师的一些观点,实在是觉得自己能把这些观点慢慢内化就已经不易了,只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践行一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2021-04-09 081818/43124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